已鉴定成果汇编

作者:科研处 时间:2017-10-12 点击数:

已鉴定成果汇编(节选)

一、环保型油管气动喷砂净化处理自动化生产线关键技术研究

成果简介:

该成果主要针对传统喷砂设备存在的这些缺点,以外径73.03mm,内径62mm,长8米的油管为研究对象,研究设计制造环保型油管气动喷砂净化处理自动化生产线所涉及的关键技术问题。通过仿真模拟的方法,分析了油管内外喷砂流场特性及喷砂工艺参数对喷砂效果的影响规律,对喷砂方式、喷嘴的结构及参数油管内喷砂、油管外喷砂、砂粒循环使用、除尘净化系统等关键技术进行研究与探索;提出了环保型自动化油管喷砂净化生产线的设计方案,实现了内、外喷砂流水作业,喷砂、集砂、补砂一体化,除尘与净化系统达到排放标准的目标;完成了自动化油管喷砂净化生产线的结构设计,对各个部件进行了设计计算,完成了主要零部件的绘图;采用可编程序控制器与继电接触器联合控制方案,集中与分布、自动与手动互补的控制策略,完成了生产线控制系统的设计。

该成果解决了环保型油管自动喷砂净化处理自动化生产线所涉及的关键技术问题,设计的环保型自动化油管喷砂生产线,解决了传统的喷砂工艺设备人工露天作业、工作环境差、劳动强度大、设备损坏快、环境污染严重、处理质量不稳定等严重问题。车间空气中粉尘含量满足国家卫生标准,大大改善了工人的工作条件,有利于改善的生态环境。

推广应用前景:

该成果的推广应用,可以改变目前我国油管喷砂露天开放式作业的现状,对于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友好型城市具有重大意义。而且,该成果可以推广应用于其他管材的表面处理,为企业带来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新型复合平衡式双驴头抽油机优化及节能研究

成果简介:

该成果将曲柄平衡块、驴头平衡重和游梁体平衡重相结合,进行复合平衡双驴头抽油机的新型平衡设计,使得减速器最大输出扭矩和后悬绳拉力波动值大大减小,有效降低了电机能耗,并减轻了曲柄、减速器壳体和支架等主要承载部件的承载压力,提高了该机型的可靠性。

推广应用前景:

该成果可应用于大庆油田、辽河、新疆等全国各大油田,特别针对悬点载荷较大的井位,其复合平衡节能效果显著。

三、斜直井齿轮齿条钻机关键技术研究

成果简介:

齿轮齿条钻机是新概念钻井设备,它将齿条安装到井架上,将齿轮安装到顶驱上,利用齿轮与齿条的啮合带动顶驱上下运动,因此齿轮齿条钻机既能提供上提力又能产生下压力,解决传统石油钻机钻井时不能直接向下施加钻压,钻机钻水平井时,一定要先靠钻机游动系统的自重钻出一定深度的直井然后才能得到所需的钻柱重力进行造斜的技术难题。因此,齿轮齿条钻机能够有效钻进更浅的地层,同时能钻取更多的生产层,更适合定向井、丛式井和水平井钻井及开窗侧钻等钻井工艺。

推广应用前景:

该成果可应用于油田采油厂的钻井作业生产中,将创造较好的经济效益。

四、乌尔逊凹陷细分层沉积相研究

成果简介:

该成果研究主要应用层序地层学、构造地层学、沉积与储层地质学及盆地分析等学科的新理论新方法为指导,利用岩心、录井、测井资料等资料进行层序界面的识别,应用联井骨架剖面对比及井震结合的方法,建立全区等时地层格架;综合应用三维地震、钻测井及岩心资料,多学科交叉对研究区层序地层和沉积相带特征进行系统和深入的剖析,在层序地层格架内进行沉积微相研究;以相控为基础研究储层砂体平面展布特征,进一步探讨了层序地层、沉积微相与隐蔽油气藏的关系及隐蔽油藏预测;将该项技术应用于海拉尔盆地乌尔逊凹陷层序地层及沉积相特征研究,总结了典型断陷盆地层序地层特征、沉积特征及砂体分布规律,并提出了下一步勘探有利区。

推广应用前景:

我国东部、西部及中部各大含油气区都广泛发育于断陷盆地中,其地质条件、油气储集特征与海拉尔盆地乌尔逊凹陷极其相似,地层及沉积相认识不清等地质问题同样是它们的勘探瓶颈。所以,同类盆地能够直接借鉴本次研究的技术方法、研究思路及研究成果,可以节约大量的研究资金,缩短研究周期,对于陆相油田完成二次开发及可持续性发展有极大的推进作用。因此,该成果的推广应用所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也必将十分巨大。

五、复杂结构井钻井液-岩屑耦合流动规律与井眼清洁技术

成果简介:

该成果针对复杂结构井岩屑运移规律复杂、岩屑床清除困难、水力参数难准确预测的难点问题,开展了复杂结构井岩屑运移规律室内实验和CFD数值分析,建立了复杂结构井全井段岩屑运移力学模型,开发了复杂结构井水力参数优化设计软件,进行了复杂结构井井眼清洁工具CFD模拟和结构优化设计,取得了以下创新性研究成果:

1、通过室内实验和CFD数值模拟手段,研究复杂结构井不同钻井工况下的钻井液-岩屑速度场、岩屑分布、岩屑成床体积及钻井液-岩屑液固两相压降变化规律,并分析了不同类型稳定器对岩屑在直井段、斜井段运移的影响规律。

2、复杂结构井环空岩屑运移动力学模型研究以质量守恒和动量守恒基本方程为基础,结合钻井液流变模式、岩屑扩散、岩屑沉降等方程联立封闭方程组,建立了复杂结构井全井段钻井液携岩运动力学模型和临界流速模型,并分析了井斜角、流变性、环空流速等参数对岩屑床厚度和液固压降的影响,由求解封闭方程组可以预测任意井段岩屑床厚度。

3、以环空岩屑运移力学模型、固液两相流理论等为基础,结合井眼轨道、钻井液性能、井身结构等输入参数,利用WPF应用程序,开发了水力参数优化设计软件。通过该软件可以实现井眼轨道的可视化,计算环空任意井深处的压力、临界速度、岩屑床厚度等参数并以Excel报表形式输出,实时进行井下风险评估及技术措施推荐。

4、利用CFD数值模拟,研究了井眼清洁工具旋转增速器的压力作用、机械作用、轴向加速等及扩眼保护器工作原理,建立了在螺旋器叶片效率模型及螺旋面-岩屑耦合作用模型,分析了螺旋角、钻杆转速、井斜角等参数对岩屑运移速度的影响,完成了井眼清洁工具的结构优化设计。

推广应用前景:

该成果的产品在大庆油田钻井一公司进行现场验证,效果良好,有效的指导了复杂结构井钻井施工,不仅大大节约了钻井成本、周期,而且有效的保证了安全的钻进。该成果应用前景广阔,具有很高的推广价值与意义。

六、徐家围子深层火成岩高效破岩理论与技术

成果简介:

该成果将重点研究火成岩地层岩石可钻性的分形描述方法,火成岩地层钻头效率的破碎比功模型及实用技术,火成岩地层多种类型钻头的选型技术,火成岩地层单位进尺成本的钻井参数优化技术。通过以上的工作,最终为合理选择钻井工具、合理设计钻井参数提供理论依据,以解决该地区钻井速度和破岩效率较低,钻井成本较高的关键问题。

成果主要创新点如下:

1、火成岩地层岩石可钻性的分形描述方法。建立了钻井岩屑粒度分布分形维数的计算模型,确定了微钻头岩石可钻性级值和岩屑分形维数的相关关系式,绘制出了岩石可钻性极值随井深变化剖面图。

2、火成岩地层钻头效率的破碎比功模型及实用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破碎比功原理分析钻头破岩效率的评价方法,计算了徐深火成岩地层不同钻头破碎比功随井深的变化剖面。该方法成功将钻进参数与破碎产物参数结合起来,弥补了原有可钻性评价方法在理论上的不足。

3、火成岩地层多种类型钻头的选型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层次分析理论的钻头选型评价方法,该方法采用钻头进尺、钻头磨损、平均机械钻速、单位进尺成本和破碎比功等五个因素进行评价钻头工作性能评价,有效地解决了火成岩地层多种钻头类型的选型问题。

4、火成岩地层单位进尺成本的钻井参数优化技术。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基于破碎比功模型进一步建立火成岩地层单位进尺成本计算模型,分析了破岩产物分形参数、机械参数对单位进尺成本的影响,建立进尺成本随深度的变化剖面。

推广应用前景:

该成果的可靠性与普遍性已经得到证实,能有效解决火成岩深层钻井速度缓慢,钻井成本过高等问题。研究成果可应用于油田深井钻进,有效地解决深部火成岩地层钻井过程中岩石可钻性差、钻头适应性差、钻井速度缓慢,钻井工程事故和复杂情况频繁等问题。不仅可大大提高了钻井速度,而且单位进尺成本也大大降低,钻井复杂事故也大大减少,经济效益显著,可充分实现其研究价值。

该成果的应用将在我国各油田发挥更大的作用,为油田增产改造提供了技术支持,具有更大范围的推广和应用前景。

七、深部地层气体钻井参数优化设计方法及应用

成果简介:

该成果紧密结合高温高压和负压差这两个特点,从气-液-固三相在高温高压下性质和流动规律入手研究,形成了深部地层气体钻井两个关键钻井参数注气量和注气压力的优化设计方法,其特色如下:

1、考虑了流体的性质(比如密度、定压热容)随着井深变化而发生改变以及高速气流换热不充分,分析了地层与井内循环流体的径向和轴向的二维传热过程,克服了以往简单地把井内气体温度假设为地层温度和把地面流体性质假设为井下流体性质的缺点,建立了深部地层气体钻井的井内温度计算模型。

2、考虑了地层出水时环空气液固三相相互作用以及高温高压下液滴形变、表面张力动态变化和岩屑吸水特性等因素,修正了最小携岩携水动能计算模型,形成了深部地层注气量优化设计方法。

3、考虑了高温高压下气体的压缩性,考虑了岩屑和地层水对气体的影响,结合深部地层气体钻井井内温度计算模型,克服了以往都把气体假设为理想气体的缺点,建立了深部地层气体钻井压力计算模型,并形成了注气压力的优化设计方法。

推广应用前景:

该成果已初步在大庆油田、吉林油田、辽河油田以及大港油田应用。西部的塔里木、准噶尔、柴达木、吐哈四个盆地,是我国石油产量的主要接替区,其资源量的73%埋藏在深层。东部地区的渤海湾盆地,仍有53亿吨石油资源量埋藏于深部地层,中部地区陕甘宁、四川两大盆地是天然气的集中地区,天然气的52%集中在深部。因此,深层气体钻井参数优化设计方法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未来将进一步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八、海拉尔油田贝尔盆地裂缝性储层水力压裂技术及应用

成果简介:

成果主要创新点如下:

1、应用分形几何方法分析了储层裂缝介质的分布特征。根据裂缝介质系统的分形分布规律,基于确定性离散建模方法通过三维可视化平台,模拟了布达特储层裂缝介质系统三维分布。

2、天然裂缝介质的发育特征影响了人工裂缝的起裂方式及其判断准则。基于孔隙介质有效应力的分形模型推导了井壁围岩应力状态方程,进而提出裂缝性储层人工裂缝的三种起裂方式:从围岩的本体起裂、沿天然裂缝剪切起裂及沿天然裂缝张开起裂。

3、应用分形几何方法分析了岩石断裂面的延伸特性,建立了基于分形特征参数的I型、II型和混合型岩石断裂韧性的计算方法。

4、建立了人工裂缝与天然裂缝的交汇模型。分析天然裂缝附近应力场状态,得出人工裂缝再延伸方向的判别依据,进而构建人工裂缝延伸方向的判断函数。

主要技术性能指标:

针对海拉尔油田贝尔盆地裂缝性储层,采用水力压裂技术改善其储层的渗流条件,自2008年开始研究到现场验证以及推广应用,该研究成果的可靠性已经得到证实。近5年来,应用可视化平台进行三维地质模拟12次,应用裂缝性地层三种起裂模型、延伸交汇模型分析人工裂缝起裂、扩展过程326口井,为现场水力压裂施工提供数据分析543次,节约压裂方案的设计时间1360小时,节约工程成本1320万元;减少裂缝性储层压裂次数150次,节约成本1210万元;节省支撑剂120吨,节约成本350万元;节省压裂液300吨,节约成本560万元。综上所述,共节约工程成本3440万元。

推广应用前景:

为保证工业油气资源的需求,特种油气藏开发比率逐年增长,而低渗透裂缝性油藏作为典型的特种油气藏之一,正逐渐成为开发的重点。目前全国低渗透油田平均采收率为23.3%,中石油24.2%,中石化为21.2%,开发程度明显偏低。裂缝性储层在我国占有相当比例,裂缝性储层油气产量占整个石油天然气产量的一半以上,占未来准备投产的石油天然气储量的2/3以上。因此,裂缝性油藏的开采是我国当今油田开发的重点之一。由于裂缝性油气藏普遍存在孔隙度小、孔隙压力低、储层渗透率低等特点,特别是低渗油田中往往存在较多的天然裂缝,因此开展针对裂缝性油藏的储层增产改造技术当务之急,水力压裂技术应运而生。

裂缝性油气藏在世界石油和天然气的产量、储量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按储集层的岩石类型,它可分为碳酸盐岩油气藏和其它沉积岩裂缝性油气藏两大类。裂缝性油气藏分布广泛,以构造变动较强烈的山前带,或其它褶皱背斜带最为普遍,我国以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以及海拉尔盆地为代表。针对低渗透裂缝性油藏采取的水力压裂技术可以解决海拉尔盆地裂缝性储层的作业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大大提高钻井效率,节约钻井成本。同时,通过对模型的修改与完善,该技术还可以进一步推广到其它裂缝性油藏应用,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九、海洋钻井中管柱系统振动基础研究

成果简介:

通过对深井钻柱、大位移井钻柱、海洋钻井隔水管、隔水管和钻柱、平台作用下钻柱的动态响应及钻柱间各种耦合振动的研究,应用多种方法得到了油气钻井中管柱的振动规律,为钻井工程中钻井参数优选提供合理数据。

1、对油气钻井中深井钻柱振动的研究。建立了深井钻柱振动的力学模型,获得深井钻柱的纵向振动、横向振动和扭转振动规律,并获得了各种自然振动频率,各种振动都存在多阶共振频率及其振动模态。在此基础上获得了不同钻柱系统的振动谐响应情况,发现不同的频率下钻柱的响应不同,通过谐响应分析可以获得最强的振动响应,找出影响钻柱断裂、疲劳破坏的主要因素,提出减少钻具失效的方法和手段。

2、对油气钻井中大位移井钻柱系统的振动进行了研究。建立了大位移井钻柱的有限元模型,获得了局部坐标系下钻柱单元轴向、弯曲和扭转变形时的质量矩阵和刚度矩阵。在整体坐标系下将钻柱单元合在一起,成为钻柱整体,建立了钻柱整体的动力学方程,获得各种振动及其耦合振动的规律。对大位移井钻柱各种振动及其耦合进行模拟,获得了钻柱的各种振动频率及其振动模态。在大位移井的钻井过程中,存在异常的“粘滞-滑动”现象,这种现象是低频振动。钻井过程中适当地增加顶部转速、改进钻头设计和降低摩阻系数可以减小粘滑振动的发生几率,顶部扭矩负反馈减振方法也避免粘滑振动的发生。

3、对深水钻井中的隔水管的力学规律进行了研究。利用微元法建立了隔水管的动力学方程。对平台漂移情况下隔水管的准静态进行了分析,获得了平台漂移时隔水管变形及受力规律;通过对隔水管的动态行为的研究,分析了隔水管的横向振动及在各种载荷下的动态响应,获得隔水管的横向振动频谱规律和振动模态形式以及平台漂移情况下的动态响应规律。

4、分析了深水钻井中的各种耦合振动问题。利用有限元法建立了隔水管和钻柱的随机接触的力学模型,分析了钻井平台漂移时隔水管和钻柱的变形及接触作用、隔水管和钻柱系统的横向振动规律以及平台动态行为对隔水管和钻柱系统影响;利用有限元法建立了平台振动情况下钻柱动态响应力学模型,用解耦分析法获得了对钻柱的动态响应行为,应用于实际。

推广应用前景:

在复杂结构井的钻井作业中,由于管柱系统的强烈振动所引起的井下复杂事故所造成的损失是巨大的,一是增加了钻井成本,二是延长了钻井周期,三是影响后续的固井、测井等施工作业。通过对该成果的研究,深入认识了各种复杂环境、复杂管柱结构的钻井过程中管柱的动力学基本规律,建立了各种情况下管柱的力学模型,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和手段,为实现复杂结构井高效、安全钻进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持。该研究应用前景广阔,具有很高的推广价值与意义。

十、三元复合驱油法提高采收率前后岩心微观孔隙结构研究

成果简介:

1、储层岩石强碱三元复合体系驱前微观孔隙特征研究;

2、强碱三元复合体系岩心驱替实验研究;

3、强碱三元复合体系驱后储层岩石微观孔隙结构及润湿性演变规律研究;

4、研究强碱三元复合驱对微观孔隙结构的伤害规律;

5、原子力显微镜与常规孔隙结构研究手段的比较。

关键技术与创新点:

1、采用扫描探针显微镜(以原子力显微镜为主)研究储层岩石的微观孔隙;

2、强碱三元复合体系驱替前后微观孔隙变化规律的确定;

3、建立以原子力显微镜观测图像为分析载体的储层岩石微观孔隙结构分析方法。

推广应用前景:

该成果为应用基础型研究,初始阶段的研究为基础研究,所得到的结论和方法对矿场石油开采过程中驱替剂的使用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应用情况有待于后续工作的展开。

该成果形成的检测方法和采取的检测手段以及所得结论适用于各种和各处油田的开采过程市场应用前景应该是很好的,可为油田开采过程达到节能减排、增产增收提供技术支撑,为大庆的的可持续发展和创建百年油田奠定了技术基础,同时也将带动大庆及国内相关行业的发展,具有巨大的社会效益和显著的经济效益。该成果的研究成果不仅可以满足大庆油田化学驱工业化的需要,也可以推广应用到其它油田。

十一、拱顶储罐弱顶技术开发

成果简介:

采用数值模拟分析方法,建立壳单元、实体单元等多单元混合高精度模型,进行拱顶储罐在内压作用下的顶部和底部强度对比分析、提离特性分析,找到拱顶储罐满足弱顶特性的结构条件,并采用模型试验对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进行验证,从而开发出具备弱顶特性的储罐设计方法和计算方法。

推广应用前景:

作为储存大规模易燃易爆炸液体的储罐,因其破裂引起液体外泄而造成的次生灾害往往比其他生产装置更大,更难控制,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更可怕。储罐的安全性的高低直接影响企业的生产安全性高低,安全生产是确保企业正常运转从而获得良好经济效益的前提。建立和谐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安全生产是必要的保障。因此,提高储罐的本质安全不仅对石化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也可以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十二、盖层内断层封闭能力定量评价研究

成果简介:

该成果以歧口凹陷沙一段中部区域盖层内的断层为主要研究目标,歧口凹陷沙一段中部底层发育规模较大,盖层内断层的封闭能力差,油气突破沙一段中部盖层进入浅部地层内聚集,但是定量评价方法及规律性认识的缺失严重制约着油气进一步勘探目标选取的科学性。该成果结合前人对断层封闭能力评价的成果,通过对关键问题进行模拟实验获取规律性认识,建立了适合于碎屑岩沉积盆地的盖层内断层封闭能力的评价方法,可对断层现今封闭能力及其圈闭内油气柱高度进行预测,并运用动态的思维对盖层内断层古封闭能力演化进行研究,从而建立整个盆地演化历史时期受盖层内断层封闭能力变形影响下油气运移聚集的宏观认识,为分析盆地范围内油气聚集与分布的区域和层位奠定了基础。

推广应用前景:

该成果提出的研究思路与方法可应用到我国东部裂谷盆地,在油气勘探工作中可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十三、断层控制裂缝发育的物理模拟实验研究

成果简介:

应用构造地质力学和机械工程原理,根据盆地内断层、地层发育特征,制作相应地质模型,在特制的装置中进行断层形成过程的物理物理模拟装置实验,研究断层伴生裂缝的发育特征和分布规律,从而对盆地内构造裂缝储层进行预测,为油气勘探和开发部署提供科学依据。

自行设计了一套断层伴生裂缝的模拟实验装置,不仅能模拟三种基本断层及其伴生裂缝的形成过程,而且可对塑性、脆性和互层地层的受力装状态差异进行模拟,使实验过程更接近真实地质条件,具有原创性和创新性。

首次通过改变模型的地层厚度、岩性、断层倾角、断距、断移速率等实验条件,获得不同条件下裂缝产状参数,建立裂缝发育程度和断层、岩性之间的定量关系。

推广应用前景:

建立一套通过边界条件与实际地层条件对比和数值模拟方法对油气储层裂缝分布和发育程度进行预测的技术,首次预测了贝尔凹陷和塔南凹陷的潜山裂缝分布和发育程度和分布规律,系统研究裂缝发育与油气分布关系,在基岩裂缝型油气藏预测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其他可能发育裂缝型油气藏的地区与含油气盆地勘探部署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可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十四、基于Windows服务器系统的环境质量现状评价软件开发

成果简介:

1、利用windows服务器系统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C#、SQL数据库技术、Asp。net开发的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系统软件在国内尚无先例;

2、通过与污染物监测数据库相结合,实现实时更新数据及评价结果;

3、该软件界面友好,使用方便,为环境质量现状评价提供了便利的工具,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4、应用该软件评价大气、地表水的环境质量级别准确、合理、客观、可靠,与实际情况完全符合。

推广应用前景:

基于windows服务器系统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开发的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系统软件,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十五、基于SuperMap IS.NET5的大气环境质量评价系统软件开发

成果简介:

1、评价系统以SuperMap IS.NET5为开发平台,使用目前最先进的网络技术,提供稳定、高效及方便易用的网络应用;

2、系统以SQL Server 2005为数据平台,结合关系数据库与地理信息系统,实现关系运算与空间数据的完美结合;

3、系统以面向对象技术设计系统结构与关系,描述大气中各种污染物的各种关系;

4、系统以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C#为开发语言,以Microsoft VS.net为开发环境,使用了目前最先进的网络技术;

5、基于SuperMap IS.NET5开发的大气环境质量评价系统软件在国内尚无先例;

6、通过与大庆污染物监测数据库结合,实现实时更新数据和评价结果,改变了以往对污染事件反映慢的现象,提高了决策速度与效率。

推广应用前景:

基于SuperMap IS.NET5开发的大气环境质量评价系统软件,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前景:可以实现大庆市区地图基本操作(缩放、漫游、选择、距离量测等)、地图特殊操作(鹰眼和空间分析工具)和信息查询(图层控制、地图查询、公交查询和质量评价查询)等功能。

十六、无粘结预应力砌块墙体受力性能与应用技术研究

成果简介:

该成果提出采用对砌块建筑墙体配置竖向预应力筋的方法,增加整个建筑墙体的预压应力,提高砌块结构的整体性和水平抗剪能力,改善墙体在正常使用调价下的抗温差裂缝能力。该成果在研究分析了预应力砌块砌体墙的斜截面破坏机理的基础上,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不同类型、不同构造措施的墙体进行了非线性有限元分析,并对国内外以往的试验结果进行了理论研究,提出了预应力砌块砌体结构的抗剪及抗裂承载力计算公式。

成果的创造性和先进性:

1、提出了无粘结预应力砌块墙体的受力性能分析及预应力墙体的设计方法,形成了预应力砌块砌体墙体的抗剪、抗裂能力计算公式;

2、提出了无粘结预应力砌块墙体的施工方法;

3、提出了预应力钢绞线穴内自动剥皮技术,研制了预应力钢绞线穴内剥皮器。

推广应用前景:

1、通过研究得出:在后张法施工中,应考虑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钢筋自施工截面的伸出长度。从设计上的观点看,并不需要钢筋的连接。但即使施工质量完全符合设计要求,钢筋的连接也还是十分必要的。这对减少施工的复杂性大有裨益,而施工方法的简单化也就意味着工程造价的降低。

2、对几种工程应用中典型的砌块墙体进行模拟施加预应力,建立计算分析模型,采用ANSYS分析软件进行数值分析,从反复的理论分析中得出施加预应力的最佳方案,促进该技术在工程领域的广泛应用。

十七、高压注水井不压井带压作业技术研究

成果简介:

1、提出井口防喷装置的滑动密封副采用适应水润滑的聚合物复合材料与高弹性橡胶组合的密封思想;研究了井口防喷装置复合材料与橡胶弹性体组合密封的工作理论与技术;研制出了工作压力20MPa的组合滑动密封装置。

2、提出采用液压桥路结合的动静态组合密封来实现高压环境下管柱接箍探测头的静动压平衡方法;提出采用弹簧预紧力与接箍作用的径向接触力相平衡来实现探测头的径向位移和控制信号传递的思想和方法;研究了它们的工作理论和技术;研制出了工作压力20MPa的油管柱接箍探测装置。

3、研究了带压作业压力平衡装置和及压力平衡控制阀的工作理论与技术;研制出了电磁先导、液压驱动的差动式结构的具有高压缓冲功能的压力平衡控制阀,组成了带压作业压力平衡装置;实现了闸板防喷器开启和关闭过程中的压力平衡,工作压力可达20MPa。

推广应用前景:

该成果开展主要依托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青年创新研究项目“高压注水井带压作业井口防喷系统关键技术研究”、辽河石油勘探局科技外协项目“高压油水井带压作业工艺技术研究”和“带压作业配套装置及工具研究”。目前,上述项目均已按合同要求完成了装置研发、室内性能试验、现场工业试验,达到成果验收考核指标。该成果可应用于油田的注水井带压作业生产中,将创造较好的经济效益。

十八、岩浆侵入作用有机质成烃热效应定量表征

成果简介:

1、通过理性分析、数值模拟的研究,首次建立了岩浆岩热容-围岩热传导定量评价有机质成熟度热效应模型,从机理上揭示火山活动对成熟度的热效应,定量评价了热效应范围;

2、首次建立了热传导-生烃动力学评价火成岩热作用的有机质生烃热效应模型,在国内首次推出了专业软件;

3、首次采用高温(1000℃)热失重-质谱模拟实验评价了烃源岩搞过成熟阶段的生气潜力,结果显示煤岩在高于600℃时仍有20%的生气潜力,更加准确的评价高过成熟气源区的生气量和资源潜力;

推广应用前景:

该成果的经济效益可达24.29亿元。在含火山岩盆地/断陷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版权所有©东北石油大学 黑龙江省大庆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学府街99号 | 信息维护:科研处 | 技术支持:现代教育技术中心